近期,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新疆兵團第二師監測站對第二師棉花種植、長勢、管理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,具體情況如下:
一、整體情況
2016年全師完成播種面積55萬畝,預計棉花總產10萬噸左右。今年第二師植棉面積略有減少,主要是36團不再種植棉花,改種黑枸杞等經濟作物。個別棉田由于產量低,經濟收益差改種香梨、紅棗、飼草料、包谷和少量中藥材等。
二、棉花長勢
近年來,由于缺水第二師大部分棉花都是實行上年冬溉,春不復水,干播濕出的種植模式。
今年二師提早著手在3月20日左右開始鋪膜保墑,全師春播工作于3月底全面展開,截至4月15日左右播種工作全面結束。今年4月份氣溫較往年偏高,氣候較為穩定,對棉花苗期生長十分有利,尤其是塔里木地區沒有出現大的風沙災害。進入5月份以來,氣溫變化很大,低溫天數偏多,大風陰雨天偏多,影響了棉花的生長,總體5月份長勢比往年略弱些。
塔里木地區:5月中旬由于降雨出現反堿,造成部分棉苗受災,農戶及時進行了補種。5月30-31日當地遭受大風沙塵天氣襲擊,棉苗葉被風吹干,但總體對棉花生長影響不大。另外今年5月份的陰雨天氣,蚜蟲生長比較迅速,據農戶反映今年的蚜蟲災害比較嚴重。
5月31日,29團、30團遭受長達30多分鐘的冰雹襲擊,造成大面積棉田受災,原本枝繁葉茂的棉苗被冰雹砸成光桿,29團的16連、19連,30團的5連、8連受災尤為嚴重,據估算僅29團災面積就達2萬多畝。各植棉團場都在進行抗災自救,及時采取補救或改種措施,力爭將災害降到最低限度。
對棉花的長勢,當地農戶總體認為今年災害相對較少,尤其是塔里木地區,棉花長勢與往年基本持平,對后期棉花生長農戶比較樂觀。
三、建立良好棉花生產基地試點
今年第二師將29團、31團和33團作為全師良好棉花試點基地,在2015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棉花種植品種管理工作,加強品種布局,栽培管理力度。據調查在良好棉花種植基地,主裁品種嚴格控制在90%左右,今年二師以新陸中35為主裁品種,輔助1319和個別種子棉,以保證棉花品質的一致性。新陸中35為中晚熟品種,成熟期大約在130天左右,其主要特性是:耐高溫、生長期長、互補性好,適宜機采作業。
據了解,各植棉團場也是以新陸中35為主栽品種。2016年我師將牢固樹立“優良品種是基礎,栽培措施是關鍵,采摘交售加工是核心,完成銷售是保障”的棉花工作方針。
四、質量管理
為保證棉花的一致性,連續三年要求各植棉團場實行“一主一輔”的種植模式,減少由于品種過多過雜造成棉花一致性、可紡性差等不利因素。今年二師進一步強化品種方面的管理,各植棉團場主栽品種為新陸中35,達80%以上,輔助品種為1319、部分種子棉;第二,強化籽棉采摘質量管控。手采棉按照“五凈、四分、三不摘、二分開、一保證”的基本制度和“三白”的基本原則。
機采棉嚴格執行作業規程,按照規定的時間(早晨10:00-14:00;下午16:00-24:00)、規定的行進速度(不超過3.5公里/小時)和合理的采凈率(90-93%)進行作業,確保籽棉水雜含量不超標;對滴灌帶未壓實、碎膜未撿拾干凈、地頭未拾出轉彎區的棉田堅決不進地機采,以杜絕異性纖維和殘膜混入棉花。加強籽棉交售“車車檢”。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加工工藝,提高軋花質量。尤其是機采棉加工質量。第五,加快建立棉花加工質量的可追溯機制,進一步提高加工環節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。